1 2 3
 
  最新消息  
  農產資訊  
  媒體報導  
  存款人權益專區  
   
   
   
   
   
 
 
 

 
 
 

 

 
 

 

 
民視新聞台_新聞觀測站 專題報導 2011.6.2
 
 
 
 

 

民視新聞台_新聞觀測站 專題報導

民視新聞影片: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6K_nFFXB7E&feature=youtu.be

斗南模式 全台複製
 
【聯合報╱記者曾懿晴/專題報導】2011/04/06

雲林縣斗南鎮農會瞄準具市場的農產品,並鎖定精準消費族群,以求最大經濟效益的作法,與農委會推動的農田活化政策大不相同。後者仰賴政府提供補助金,指定農產品生產,使得農民對於市場、價格都缺乏概念,推行阻力重重,成效自然不彰。

不過,斗南農會捨棄仰賴心態,從農民到農會人員,都以市場需求為前提,符合現代生產與行銷的法則,農產品銷路與產值自然不同。

「如果媽媽、小孩都快餓死,只有一份食物該給誰?」農會人員說,若媽媽是農民組織,孩子是農民,目前政府補助方式就像「一人吃一口」,達不到預期效益,也幫助不了農民,最後是「大家吃到飯,人人卻快餓死。」

台灣農業每年預算動用一千億元,整體農業創造的產值卻僅有三千億元。台大農經系教授陸雲認為,政府「家長式」的農業政策,是台灣農業經濟缺乏效率的癥結。民國七十年代農會廢除股金制度,農會成為無「股東」狀態,缺乏監督,出事也沒人負責,經營沒有效率。部分農會與農民養成根深柢固的依賴心理,成為農會難以自立的原因。

我國加入WTO後,小農完全無法適應市場開放的激烈競爭。陸雲說,「斗南模式」成功範例若能複製到全全台三百個農會,自然休耕農地活化就不是問題,農業問題也解決大半。

紐西蘭在農業改革前也是透過政府補貼扶植,農業經營效率不高,政府與農民溝通,並利用農民組織,將奇異果、乳品,以農產合作社加以整合,進軍國際市場,值得借鏡。

引用:http://udn.com/NEWS/FASHION/FAS5/6255690.shtml

   
 
   
  附檔:
   
 
 
     
     
     
     

管理者登入

63042 雲林縣斗南鎮中天里中山路116號 總機:05-5973120 傳真:05-5973123 版權所有© 2009 DouNan All Rights Reserved.網頁設計:宇迅科技